近期,知名手机厂商纷纷发布钛合金手机新品:
9月13日,苹果发布iPhone 15 Pro/Pro Max,中框首次采用航天级钛合金;
10月12日,荣耀发布Magic Vs2,采用由钛合金3D打印技术制成的鲁班钛金铰链;
10月26日,小米14系列手机发布,钛合金特别版售价6499元,中框采用航天级99%钛金属。
此前手机外壳等零部件的材料主要以不锈钢、铝合金为主,前者更坚固但比较重,后者有轻量优势但坚固程度一般,而钛合金强度高、硬度高、耐蚀性好、耐热性高,可以减薄机身,增加耐磨性和抗摔率,已成为手机材料体系变化的新趋势。
此前钛合金由于成本原因仅在少量高端领域应用,未来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以及成本的下降,将有越来越多的手机、手表、Pad、笔记本电脑、AR/ VR产品应用钛合金材料。苹果及安卓厂商小米荣耀等积极采用钛合金材料,有望引领消费电子行业使用钛合金材料的热潮。
钛合金优异属性的另一面是加工难度大、加工耗材增加和加工工艺的变革。11月5日,小米董事长雷军在微博发文表示,“我们正在拼命催单!钛金属成本高、加工难,加单比较缓慢,希望大家谅解。”
目前钛合金加工工艺路线有两条,一是传统的CNC机加+研磨抛光,二是3D打印。
传统CNC加工最直接的影响在刀具耗材,相对不锈钢加工,钛合金加工用刀量提升50-100%,相对铝合金加工则有2-3倍以上的增加。钛合金刀具钻刀单价可达100元/支,铣刀约40元/支。如果消费电子钛合金需求持续提升,那么整刀总需求或可达到50亿以上。
3D打印相对于传统CNC工艺具有省工序、可加工复杂构件、个性化等优势,目前在军工钛合金加工领域已有多年的应用,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已应用于荣耀Magic Vs2的鲁班钛金铰链。目前消费电子端3D打印良率已从35%提升至70%,按照单台大设备单批次打印500个零部件测算,千万量级的单品打印需求一年对应新增设备市场达到10亿元。
文章转载于-“研讯社”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支付宝转账赞助
微信转账赞助